第348章 長安亂和姜氏的和離書
等李相察覺到後宅的動靜不對勁,帶人沖進去的時候,隻看到一群女護衛挾持着李林玉,張朝英和兩個孩子,已經不知所蹤。
别人跑了無妨,甚至李林玉的死活他都不在意,但淩志不能丢啊!
淩志丢了,他們即便師出有名,可扶持誰做新帝?
還是這麼好的傀儡皇帝!
李相反應很快,兵分三路,一路去追蹤淩志,一路救李林玉,另一路則往西山趕。
迎回太皇太後與廢帝之子,如今已經不是廢後本人願不願意的問題了,而是她必須得願意!
他沒敢給肅國公送信,準備自己解決這個大問題。
可就在這時,外面傳來一陣厮殺聲,他放棄救下李林玉,跑出去一看。
明明已經封禁的長安城,出現一支幽州軍,将他派出的人馬全部截殺。
同時,一排排手弩指向了他……
肅國公那邊,同樣覺得眼前看到的一切是那麼不可思議,淩王留下的幽州兵不多啊!
怎麼會一瞬間有這麼多兵馬?
他突然想到,前段時間有一群商隊從幽州回來,難道是商隊之中混進了士兵?
還是這些人早早就埋伏在城郊,躲過了他的偵察?
沒等肅國公想出自己失算的原因,甲四率先發動攻擊,這根本就是一場毫無懸念的戰鬥。
肅國公的兵馬除了禁軍還算是正規軍,而禁軍有一半留守長安城,其他的兵多是權貴的府兵,也就是護衛。
個個養的肥頭大耳,欺負欺負底層百姓當然沒問題,但正規做戰,還不如之前幽州城附近的山匪流寇。
再加上幽州軍這邊的火藥、魚油、手弩等新式武器,肅國公以為自己是奇襲,卻不知他是掉進甲四早就布置好的陷阱中。
從臘八粥入鍋時接到敵襲的信号,等拿下敵人全部人馬,臘八粥還沒熬好。
甲四都忍不住啧啧有聲,就這戰鬥力,當年鞑子如果是從涼州攻打大夏,說不定已經兵臨長安,引發一場史上浩劫的長安亂。
就這你們還不願意遷都!
你們以為淩王殿下把你們當成寶不成?
我們幽州要讨好你們,勸着你們遷都嗎?
呵,一群廢物蠢貨,我們巴不得你們露出馬腳,一網打盡呢!
你們遷到幽州都是浪費糧食,這麼舍不得走,那就将屍體留在長安吧!
更可笑的是,肅國公和李相等人,被甲四投入大牢時,還信心滿滿,甲四絕對不敢殺他們!
他們其中一些人的家中,可是有丹書鐵卷的,便是淩王本人來了,也不能殺他們!
然後甲四帶人抄家時,特地将丹書鐵卷當着權貴的面,打碎成廢鐵。
甚至還特地讓史官看着,直接道:“你據實來寫,也好告訴後人,丹書鐵卷可不是免死金牌。
”
“幽州律下,無人有特權!
”
凡是參與此次暴動的,全部抄家滅族,不過婦孺不殺,不連座三族。
然後肅國公和李相就看到,沒有人替他們說話,百官一聲不吭,權貴自顧保命。
至于百姓,對于淩王殺權貴一事,那是舉雙手贊成。
他們甚至都不問殺的是誰,反正在百姓看來,權貴就沒好東西。
肅國公以為會是淩王親自趕來處置他們,畢竟他可是一等國公,但淩王連個信都沒傳來。
甲四和三司官員監刑,臘月十二這日,菜市口行斬刑。
到死,李相和肅國公都是懵的,如果把這件事當成賭局,他們以為自己能跟淩王對賭,沒想法淩王直接掀桌子,壓根不把他們放在眼裡。
至于李林玉,甲四特地送到西山給太皇太後處置,太皇太後聽說菜市口殺的血流成河,凡是參與的權貴,管你皇室宗親,還是一等國公。
在幽州軍那群殺人如麻的士兵面前,都隻是一具屍體而已。
太皇太後吓到了,再不提去幽州的事,賜李林玉三尺白绫,送她上路。
據說因李林玉死前不斷詛咒,嬷嬷隻好先讓人割了她的舌頭,再送她上路。
而廢後聽聞,李林玉的兒子被張朝英帶走,她竟然感動哭了。
因為在她看來,若淩王連李林玉的兒子都能容下,那肯定也不會要她兒子的命。
她現在要做的,就是不被長安權貴利用,無論如何,都不能讓他們搶走兒子,再做一回肅國公的事。
柳家抄家時,抄家的士兵很小心,沒有破壞任何物品,隻是封禁了柳府。
這是淩王妃特地交代的,以後柳家這宅子,就是寶兒的嫁妝。
柳侯和他的兩個兒子都參與了這次暴動,當柳侯在牢中時,想到姜氏的勸說,後悔不已。
他像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一樣,不斷叫着他夫人是淩王妃好友,他要見淩王一面。
甲四據實以告,直接斷了他的念想:
“你怎麼有臉提你夫人?
你們家當年是怎麼欺負她們母女的,王妃可是一清二楚。
”
“對了,姜氏和寶兒已經到幽州了。
這份和離書是本将軍替姜氏寫的,你簽個名。
”
柳侯本來是死也不肯簽的,他惡毒地道:
“姜氏這一輩子,生是我柳家的人,死是我柳家的鬼!
”
“她逃到幽州,也要背負柳家婦的罪名!
”
甲四像看傻子一樣看他:
“她是柳家罪婦,寶兒就是柳家罪女。
你柳家女眷以後就是庶民,能不能活下去,說不定還要仰仗你那柳家罪女。
”
柳侯一怔,看着牢裡肖氏的兩個兒子,想到他被肖氏迷惑,想到他和姜氏剛成親時的甜蜜,他痛哭流涕,一步錯,步步錯。
他怎麼會走到這個地步?
他猛捶胸口,吐出一口鮮血來,沾血為墨,簽了這份和離書。
他這是無聲地向姜氏道歉,直到今日,他才認知到,自己的所作所為有多錯。
臘月二十,淩王的旨意到達長安,表揚甲四平定長安亂,同時再次催促百官,遷都進度不能因為過年而放緩。
這一次,長安的權貴和士族,老實的跟鹌鹑一樣,比百官更積極地準備着遷往幽州。
據說菜市口的水溝,血水結成冰,一個臘月,城門口都是排隊出殡。
果然,殺戮才是最好的震懾。
讓甲四意料不到的是,淩王還派了一個官員來主持遷都大計。
派的人不是他心心念念的莫修謹,而是陳星耀。
甲四明白,王爺這是用了他這把利刀之後,要用陳星耀來安撫吓破膽的長安人。
陳星耀覺得自已在淩王夫婦眼中不是官,而是一塊活動磚,哪裡需要就往哪裡搬。
他建設北疆才有點成就,還沒緩口氣呢,就接到這個任務。
快馬加鞭趕回長安,知曉肅國公之亂,不少舊時好友都死在這場禍事之中,心中一陣唏噓。
而長安的權貴和士族,看着陳星耀,比他更唏噓,當年他這個太子表弟,跑去投奔邊關的淩王。
誰不罵上一句,陳國公一世聰慧,結果生了個傻兒子。
而現在,再看陳星耀,沒人會說他是傻人有傻福,隻是感歎,他是慧眼如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