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西竹衚衕
「老單,這是我愛人,之前在信裡給你提過的蘇櫻。」謝旌鄭重其事的介紹道。
單立軒臉上立刻露出一個十分熱情的笑容,「弟妹你好,你跟謝旌一樣喊我老單一樣就行了。」
「老單,這次我們來京城麻煩你了。」蘇櫻客氣的說道。
「千萬別跟我客氣,我跟謝旌可是好兄弟。」老單說著幫他們拿著行李,「走,咱先去吃個飯,給你們接風洗塵,順帶著我給你們說說這房子的事情。」
「老單,我就不跟你客氣了。」謝旌豪爽的說道。
他跟單立軒的關係,要是過於客氣反倒不合適了。
單立軒將他們帶到便宜坊,道:「都來到京城了,怎麼著這第一頓都得是鴨子。」
說著單立軒拿起菜單,熟練了點了幾個菜,見著點了西五道菜了,蘇櫻忙說道:「老單,這就夠了,咱們就三個人,吃不完多可惜啊。」
「蘇櫻說的沒錯,咱們兄弟之間別搞那些場面上的事兒,能吃飽就行。」謝旌說道。
單立軒見謝旌也這樣說,就沒有勉強。
趁著等上菜的時間,單立軒給他們介紹房子的事情。
「這第一套房子,就在離軍校不遠的小李莊上,戶主是一對老夫妻,隻有一兒一女,女兒己經出嫁了,兒子在外地上班,在外地安了家,所以家裡的房子空著兩間。」
聽到這個環境,蘇櫻在心裡暗暗搖了搖頭,雖然離軍校近,但是要跟人家在一個院子裡,有些不合適。
「第二套院子,在鋼鐵廠家屬院,在一個大雜院裡,但是關起門來也能過自己的小日子,最關鍵的,這房子隔著一條街就是鋼鐵廠的保衛處,安全絕對能保障。」
這時候的大型國營工廠都有屬於自己的保衛處,別看到保衛處三個字就想到仨瓜倆棗,還都是六十多歲退休的老大爺,或者是整天看大門沒精神的小夥子。
這年頭的保衛處可是正兒八經配槍的,保衛處的工作人員不光配槍,三五不時的還要拉練。
廠裡小到小糾紛小矛盾,大到傷人案件,他都能管。
換句話說,現在的保衛處,他有執法權,而且很大。
在八九十年代,社會轉型,工廠改制的時候,很多大型工廠的保衛處就地換了個牌子,成了當地派出所,保衛處處長立刻成了所長。
所以跟保衛處住得近,這安全是絕對有保障的。
在大雜院裡不太合適,但是跟保衛處離得近的確很誘人。
「最後一套房子呢?」
謝旌對於第二套房子也有些不滿意,就問起了最後一套。
「最後一套。」單立軒有些糾結,「按說這套是符合你們要求的,但是有些……這房子出了點事。」
「沒事,老單你儘管說,選不選是我們的事情。」謝旌道。
「好!」單立軒道,「這房子位置是真不錯,就在市中心,王府井那塊,距離當地的派出所也就五分鐘,但是上個月,那邊出了個案子。」
單立軒說著撓了撓頭,「有些麻煩,那邊住的是一家六口,姓王,王大爺跟王大媽、兒子兒媳帶著兩個孫子住。
這王大爺兒子呢,是玻璃廠裡的員工,本來一家人好好地,但是誰知道這不成器的迷上賭博了,前後三西個月,欠了上千塊錢。」
聽到單立軒的話,謝旌和蘇櫻都倒抽一口冷氣,這不管是什麼年代,沾上賭這個字都沒有好下場,在這個工人工資也就三西十的年代,欠了上千塊錢,想想都可怕。
「最要命的,這傢夥為了賭博,不光是欠了賭場的錢,街坊鄰居、工友親朋被他偷摸借了個遍,他還編瞎話,說自己老丈人病了,他爹不樂意借錢給老丈人看病,所以拜託大傢夥借錢的事兒一定要保密。
就這麼著,大家都瞞著。」
「這案子怎麼爆出來的呢?」蘇櫻問道。
單立軒一拍桌子,「可不是呢,這啊是有個街坊看到老王家兒媳婦隨口問了一句,你娘家爸爸身體好點了嗎?
這不就露餡了,人家娘家爸爸身體好著呢。這兒媳婦一問,好傢夥自己男人在外面借錢了。
老王兒媳婦還長了個心眼兒,又問了其他人,最後才發現前後左右都借遍了。
她就問自己男人啊,那男的沒辦法隻能說實話了,兩口子吵吵起來,這男的一把把自己媳婦推到了,也是寸,那腦袋磕在台階上來,血流了一地。
有街坊鄰居偷偷的來公安局報案了,我們這才知道這案子。
還順著這條線索,摸了一個賭場出來。」
單立軒說著比劃了一下後腦勺的位置。
謝旌問道:「人死了?」
「那倒沒有!」單立軒搖頭,「要是死人了,我怎麼也不能給你們介紹這房子啊。不過那女的也夠慘了,送到醫院,醫生說啊,這磕到腦子了,醒來之後瘋瘋癲癲的。」
「這下子老王家在這裡也也住不下去了,想著最好能把房子賣出去,實在不行啊,租出去也行呢,但是要求這房租一年一付。」
蘇櫻頓時就意動了,看了眼謝旌,謝旌立刻就明白了她的意思,道:「老單,一會兒辛苦你帶著我們先去看這個房子。」
「沒問題!」
就像是單立軒說的那樣,這房子地理位置特別好,距離王府井特別近。
「吶,那邊就是派出所,看見了嗎?」
單立軒指了一下說道。
蘇櫻和謝旌轉頭看去,果不其然,看到了一個派出所。
「就在這條衚衕裡。」
走了沒兩分鐘,就到了一個小衚衕,蘇櫻看了眼牌子,上面寫著:「西竹衚衕」
衚衕不算寬敞,最寬的地方也就兩米。
一進去,就看到一群小孩子在玩跳格子。
看到有人來了,孩子們自覺地讓開主幹道。
蘇櫻和謝旌看著這條衚衕的環境。
整體上雖然老舊,但是也稱不上破,保持的也乾乾淨淨的。
每家都是小門小戶,單立軒道:「這邊的巷子原來住的也都是平頭老百姓,都是一進小院,獨門獨戶,也有的情況特殊的,一家院子裡住了兩三戶人家。
但是那樣的大多數都是公權房。」
蘇櫻十分的理解。
他們家原來的房子捐給政府之後,都被分給了無房市民或者工人們居住,一家頂多分兩間房子,大家湊在一個院子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