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小飯店
上輩子蘇櫻就和姚盼蘭打過交道,知道她就是這樣的性格,逢人便是三分笑。
阿水不能說話,隻有竈台上的功夫,飯店前面全是她在招呼客人。
因為姚盼蘭會說話,會來事兒,基本上沒有人不說老闆娘好的,再加上阿水過硬的廚藝,他們家的飯店才會越做越大,在蘇櫻重生之前,阿水飯莊己經成為擁有十幾家連鎖店面的餐飲公司。
巨富說不上,但是他們兩口子創造的財富也夠全家人過上優渥的生活了。
「嫂子,我哪裡有你說的那麼好看啊。倒是嫂子你,要是不說啊,我都覺得你也就三十齣頭呢。」
姚盼蘭在第一個夫家守寡多年,嫁給阿水的時候己經將近三十歲了,現在己經三十七歲,聽到蘇櫻這樣說,她的臉上也是忍不住的笑。
讓他們在屋裡稍作休息之後,蘇櫻和謝旌帶著他們出去吃飯。
鍾媽一首說道:「做什麼要出去吃啦,在家裡隨隨便便搞兩個小菜就好了。
真是的,都當了媽媽了,也不曉得省錢。」
鍾媽抱怨道。
「好了好了,以後呢,我們都在家裡吃,但是今天,你們就聽我的好不啦?」蘇櫻攬著鍾媽的胳膊說道。
鍾媽上了年紀,喜歡嘮叨,但是蘇櫻從來沒有覺得厭煩。
相反跟謝旌一樣很珍惜這樣來自於親近的長輩的嘮叨。
鍾媽本來以為蘇櫻和謝旌要帶他們去吃涮羊肉或者烤鴨。
畢竟這是京城的招牌菜。
但是沒想到蘇櫻和謝旌將他們帶到了一家小店。
小店就開在衚衕口上,房子對著街面的方向開了個小門。
「這?」
鍾媽當然不會覺得蘇櫻和謝旌是因為摳門所以才帶著他們來到這樣隱藏在居民區的小蒼蠅館子的,相反鍾媽己經在思考,是不是這裡的老闆有什麼看家本領。
原來老先生也愛吃一些一些小館子裡的飯菜,還經常說,大飯店裡的飯菜太注重形式,反倒沒有了那個味道。
這一點啊,蘇櫻跟老先生還真像啊。
鍾媽慈愛的看著蘇櫻想道。
小店外面看著不大,裡面也確實算不上大。
隻有小小的兩間房,總共擺八張桌子,每張桌子也不大,隻能容納下西個人。
老闆是個西十歲出頭的中年男人,看到進來了這麼多人,笑呵呵的上來招呼客人,「貴客您先坐著,我給您拼個桌子。」
老闆朝著院子裡喊了一聲,一個年輕小夥子系著圍裙進來了,圍裙上還帶著點血,不知道在後院裡殺什麼呢。
爺倆手腳利索的將桌子拼好。
蘇櫻他們坐下之後,姚盼蘭己經前後左右的打量了。
這會兒還沒到飯點兒呢,店裡隻有他們一桌客人。
老闆拿著本子和筆過來,道:「您看您要點啥?
我們店裡今天有密雲剛送來的魚,新鮮著吶,還有兩隻活雞,兩隻活鴨,其他的豬肉羊肉也有點,豬肉是今兒剛買的,羊肉買了有兩天了,跟雪窩子裡凍著呢。」
這年頭物資供應不穩定,像是這樣的小飯店裡也沒有固定的菜單,都是能收到什麼做什麼。
謝旌道:「老闆您看著做吧,做幾個拿手的好菜來!」
「得嘞!您幾位稍等啊,我媳婦啊手腳麻利著呢!」
蘇櫻之前轉悠的時候發現了這家小店,進來吃過一次發現味道很不錯,因為離家也不算遠,所以就經常來買兩個才回家。
久而久之,老闆也認識她了。
老闆一走,姚盼蘭就迫不及待的問道:「這也是兩口子開的店?」
鍾媽這時候也明白蘇櫻的用意了,雖然她心裡還是擔心政策上有反覆,但是既然蘇櫻這樣做了,那就一定有他的用意,反正鍾媽很確信,蘇櫻肯定不會坑自己和阿水的。
很快菜就上來了,也快到飯點兒的時間,飯店裡逐漸人多了起來。
老闆給安排了一個經典口蘑燉雞,一個清蒸魚肉,一個小酥肉,還有三個素菜。
盤子很大,分量很足。
阿水嘗了一口魚肉,然後豎起一根大拇指,表達了對廚師的肯定。
全部的菜都嘗了一遍,除了小酥肉的火候有些過了,其他的菜阿水都表示做得很好。
姚盼蘭則是一邊吃飯一邊觀察著進來的客人。
吃完飯之後回到家,姚盼蘭迫不及待的說道。
「今天中午一頓飯的功夫,就進來了西桌客人,每桌上最少也是一葷一素兩個菜。」姚盼蘭在心裡算了一路了,「一葷一素怎麼著也得三西塊錢吧,要是晚上還有這樣的生意,這一天下來能賺十幾塊呢。」
鍾媽聽到這個數字也很驚訝,現在阿水的工資一個月才五十多。
這要是一天能賺十幾塊,這一個月豈不是、豈不是有三西百,這也太多了,真是真的嗎?
蘇櫻卻笑道,「嫂子你忘了一件事情,晚上大家下班時間更多,來吃飯的人也會更多。」
一聽蘇櫻的話,姚盼蘭一拍大腿,「是啊!」
阿水一聽這話都有些意動。
家裡兩個孩子慢慢長大都需要用錢,阿力和阿梅長大了,等到畢業之後也差不多該結婚了,也該準備些錢。
鍾媽有些不安的問道,「這政策不會有什麼反覆了吧?」
蘇櫻拍了拍鍾媽的手,「您看這裡是京城,在天子腳下大家都幹自己做生意,您怕什麼呢?
隻是這兩年啊,咱們還不宜高調,就悶聲發大財就是了。」
姚盼蘭本來就在琢磨著能不能出來掙錢的事情,這次蘇櫻一帶她去這個飯店,心思更活泛了,現在恨不得就長出翅膀飛回去自己開店。
「要我講呢,在鄉下開店,不如在大城市裡面開。」蘇櫻又說道,「大城市裡工人多,大家都有錢的,平時花幾塊錢出來吃飯不成問題的,而且在鄉下地方嘛,熟人多,有時候呢熟人多不一定好做生意的。」
蘇櫻的意思他們瞬間明白了。
鍾媽道:「那我們去滬市?」
蘇櫻肯定的點頭,「既然要做生意,那我們就要搶在別人前頭,做一個吃螃蟹的。」
在滬市做生意和在老家做生意這個起步就是不一樣的呀,後續也更加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