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穿成農門惡婆婆

第226章 一個女人憤怒地罵道

穿成農門惡婆婆 遇花期 4150 2025-06-05 11:36

  從餘掌櫃那裡離開,葉瑜然帶着三個兒子朱大、朱三、朱七,特地到鎮上的幾個書塾逛了一圈。

  同樣是書塾,但書塾跟書塾可是完全不同的。

  這個時代在建城的時候,一向都是“東尊西貴南貧北富”,即使隻是小小的安九鎮,它也有一種這樣的風格。

  所以官衙一邊在東邊,官僚的府邸也一邊在那邊。北邊是富人紮堆的地方,南邊則窮人比較多。

  隻不過因為安九鎮比較小,界線那麼分明罷了。

  安九鎮有東西兩座書塾,東邊的肯定不用說,以官家子弟為首,因為先生姓白,叫白氏書塾;西邊的則以商人為主,先生姓陳,不過書塾的名字卻被取了“蘭花”二字,叫蘭花書塾,取蘭花“花中君子”之意。

  西北兩邊比較接近,沒有太多界線,位于中間線的蘭花書塾十分具有優勢,可以說是安九鎮最大的書塾。

  雖然同樣是落第的舉子,不過因為白先生比陳先生的名次更靠前一些,名氣也更大一些。

  他們倆走的也是差異化競争的路子,兩家書塾因為招收的學子不同,多少帶了些自己的顔色。

  至于南邊,老百姓還操心着填飽肚子的事情,讀書的還真沒有幾個,所以即使有一個讀書的地方,那也隻是某個秀才臨時搭的場子,也就三五個人,不成書塾。

  以這個時候的門第之見,葉瑜然知道,白氏書塾朱七肯定是進不去的。不過她還是帶着他們在附近逛了一圈,小聲地跟他們講解這其中的門道。

  朱大心不在這裡,完全一腦子将糊。

  朱七用一種純真的眼睛望着她,一知半解,隻是死記硬背的将他娘講的,應該注意的點給“背”了下來。

  也就隻有朱三聽得十分認真,将某些事情暗暗記在了心裡。

  以後他要帶弟弟、侄子在鎮上讀書,肯定會跟這些讀書人打交道。官家弟子跟富家弟子講究不同,雖然安九鎮隻是一個小地方,但白氏書塾能夠跟蘭花書塾如此“泾渭分明”,那麼在明面上,在裡面讀書的學子就會有所區分的。

  這個時候,朱三需要注意的東西就多了。

  葉瑜然因為原主的記憶,到是對大戶人家少爺讀書的一些講究,一清二楚,說得頭頭是道。

  除了“八卦”原主當年伺候那位大少爺的特點,連同他那個圈子裡的一幫,也都整理了一些信息出來,提供給朱三參考。

  “老三,這些都是娘當年那個時候的事情,讀書人喜歡守古志,所以我推測這麼多年過去有些變化,也應該能夠摸出一些套路。你呢,每次來鎮上都沒少打聽,所以你要多長一個心眼,該注意的就得注意。”葉瑜然強調,“能用錢擺平的事情,都不是事,我們甯願用錢解決,也不要得罪這些公子哥,懂嗎?”

  朱三點頭:“我知道了,娘。”

  這些日子他打聽到了不少,也在不斷摸索總結,自然也知道,這些官家子弟萬萬不能得罪。

  人家有背景有勢力,随便在背後搞搞你,把你弄進地牢什麼的,你就得脫一層皮。

  對于有錢人家,那隻是錢的事情,可對于他們這種泥腿子,根本不可能拿出那麼多錢來擺平,隻能靠自己熬。

  “反正你要記着,你們是來讀書的,其他能不摻和就不摻和。”葉瑜然說道,“越低調越好。現在我們已經拜托餘掌櫃了,如果他到時候推薦的先生真是他兒子那個,你就得想辦法将他兒子擺平,這樣在書塾裡,有他兒子照顧,老七也能夠少吃點苦頭。”

  “如果到時候推薦的,是南面的哪個先生,即使人家隻是一個小小的秀才,你們也把态度擺出來,該禮遇的就禮遇,别得罪人。”

  “書塾裡什麼人都有,能夠把孩子送來讀書的,條件肯定都比我們家好。低調歸低調,但我們不是讓你們毫無尊重的‘低頭’。”

  “劃出道道來,誰要是敢欺負你們,欺負得狠了,二話不說給我‘打’回去。”

  ……

  葉瑜然不是讓他們真打架,而是采用一些别的方法讓對方“吃虧還說不出來”,那才是真的“打回去”了。

  蘭花書塾看上去,就比白氏書塾大一些,不過為了脫泥别人對商人“下九流”的印象,這位陳先生也沒少費功夫,在牆體的外面與大門上花心思。

  隻是這種花法,讓葉瑜然有種“化虎不成反類犬”的感覺,微微皺了一下眉頭。

  她跟朱三确認,他打聽到的那位“陳先生”真的“出淤泥而不染”,很和氣?

  “他們就是這麼說的。”朱三肯定。

  葉瑜然覺得,這位陳先生恐怕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大度”。

  其實這也不是沒有一點征兆,比如好好的陳氏書塾不叫,偏偏要取“蘭花”的意思,不是擺明了看不起商人子弟嗎?

  商人子弟可以讀書,不過想要參加科舉考試,那就基本無希望了——因為當朝律法規定,商人之子無參加科舉之權。

  當然了,皇帝特赦的例外,但能夠讓皇帝特赦的肯定不會出現在安九鎮,那得是全國數一數二的富商,還對朝廷做出巨大貢獻的。

  比如,拿了一半家産去換。

  “老三,如果老七真的進了蘭花書塾,你以後要跟左鄰右舍多套套近乎,跟他們打聽打聽陳先生和他家裡人的喜好,尤其是細節。”

  “細節能夠反應出很多問題,一些蛛絲馬迹更能夠讓你認識這個人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你要自己判斷,不要老聽别人說。”

  ……

  除了這兩個,南邊的兩位秀才先生,葉瑜然也帶着他們到附近轉了一圈。

  跟前面至少還有一個書塾的樣子不同,這後面的純粹是在自家擺了一個場子,一間屋子,幾塊闆凳,幾本書,這就成了。

  雖然朱三之前就打聽過了,但是這回葉瑜然來看,主要是跟他一起分析,讓他學會這個“過程”。

  比如,看人家家門口,都是怎麼收拾的,是嚴謹,還是比較随意。

  這些内容和之前打聽到的信息一結合,多少心裡就有了些底。但為了确認,還需要跟這戶人家“打一個照面”。

  在這種時候,葉瑜然的金手指就非常管用了,才剛一上門,“讨口水”喝的話音一落,就聽到“碰”的一聲,一個碗摔到了地上。

  “這日子過不下去了,你就知道人家窮,人家沒錢,免了人家的束修,你有沒有考慮過我們家?”一個女人憤怒地沖院子裡大喊着,“我們家難道有錢?就你收的那幾個學生,巴掌的數,一年下來本來就沒有多少錢,還這個拖欠,那個不交的,我們喝西北風啊?”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