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四百一十三章 兩條政策
皇上站到了蘇斌身邊,許久都沒有挪動腳步。
蘇斌的答題和其他人不同,皇上越看越想往下看。
國庫虛空,蘇斌主張首先要從皇親國戚,王侯将相,以及富人們那裡着手,而不是增加平民百姓的賦稅。
平民百姓的賦稅夠重了,已經壓得他們喘不過氣。
就拿鄉下的農民來說,他們要交的賦稅,足有十多種。
他們要服兵役,家裡沒有适齡男孩的,要補交高額的兵役稅。
除了兵役稅,他們要交國稅,勞務稅,水田稅,旱地稅,人頭稅,牛頭稅,豬頭稅……
鄉下的農民,就算養一隻雞也是要交稅的。
看到這裡,皇上的臉色不是很好看。
他怎麼不知道,鄉下的農民要交這麼多稅?
養一隻雞也要交稅嗎?
皇上不動聲色,繼續往下看。
蘇斌建議,實施兩條政策可讓國庫快速充盈。
第一條政策,讓富人們自報家産,然後規定,他們将百分之五的财産上交國庫。
百分之五的财産看似不多,但實際算起來就很可觀。
如果有富人故意隐瞞自己的财産,那也好辦,可以設立一項舉報政策。
如果有人證據确鑿的舉報某人隐瞞财産,則隐瞞的财産全部沒收。
舉報人将得到,隐瞞财産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獎勵。
這樣一來,不但知情者會踴躍舉報,富人們也不敢輕易隐瞞财富。
第二項政策,可以将某些項目納入國有。
比如煉鐵,如果納入國有,則礦場也将國有化。
有多少私人礦場,為了追求利益,減少成本,存在許多安全隐患也不顧。
出了塌方事故也用錢掩蓋,甚至有很多勞工死去,家屬也沒有得到半分賠償。
這些家屬也不是沒有去鬧過,但因為那些礦場主用錢買通了一些官員,令那些苦主狀告無門。
如果将這些礦産,定為國有,肯定會減少很多安全隐患。
同時能為國家帶來利益。
皇上一邊看,一邊在心裡默默點頭,蘇斌建議的這兩條政策,實在是太妙啦!
皇上一直站在蘇斌身邊看,三皇子臉上露出笑容,能讓父皇停留這麼久,這說明蘇斌的答題。已經引起了父皇的興趣。
三皇子知道蘇斌的才華和本事,如果他這次的建議,能得到父皇的認可,那麼,太子刻意打壓蘇斌這件事,父皇就更相信了。
太子的神色則和三皇子相反。
他也想到了,父皇肯定對蘇斌的建議感興趣了,才會一直在那裡看。
他擔心父皇因此重用蘇斌,又擔心他打壓蘇斌這件事會露餡。
但他心裡雖然着急,表面上還裝着若無其事。
皇上就在他身邊,看着他答題,蘇斌一開始是有點不自在,但他很快就淡定了。
他這兩條政策,他是早就想好了的。
這也要歸功于秦蓁蓁,給他講的那些名人治國之道。
如果皇上能接納他這兩條政策,也算是為平民百姓做了實事。
五名主考官,其中一人特别高興,他就是五個人當中,唯一一個不是太子殿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