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古裝言情 亡國當天,公主搬空全京城

第148章 複仇的最後一環!

  “薛易、吳庸他們帶着娘子兵避開了!”

  姜硯池翻身下馬,撩起衣擺,單膝跪地。

  他附身看着,仔細觀察地上的馬蹄印、車轍印。

  沈婳的娘子兵,不隻是有兵卒,還有王嬷嬷、高盛等宮人。

  除了戰馬,還有鳳辇、馬車等車架。

  這些都會在地上留下印記。

  根據這些印記,經驗豐富的人,就能判斷出他們離開的方向。

  “他們朝着山裡去了!”

  姜硯池站起身,拍了拍膝蓋上的黃土,望向某個方向,笃定的說道。

  “鳳辇呢?”

  沈婳卻想到了自己的座駕。

  倒不是她放心不下,而是鳳辇太大了。體積相當于三四輛馬車的總和。

  “應該藏匿起來了!”

  隻要去到山裡,就有辦法藏匿。

  鳳辇用料紮實,布置豪華,一看就不是尋常百姓所能用的。

  若是還有馬,興許還會被人趕走當個代步工具。

  如果沒有馬,那就是個木頭造的小房子,就算被丢在路邊,也不會有人用。

  富貴人家瞧不上,尋常百姓不敢動。

  當然,為了保險起見,還是找個地方藏匿起來最好。

  吳庸是個謹慎的人,自然會穩妥處理。

  “姜三七,你對吳庸的評價很高!”

  沈婳早就發現了。

  雖然姜硯池總說吳庸是老狐狸,一肚子的花花腸子。

  似乎不如薛易這樣的忠義之士靠得住。

  但,沈婳還是清晰地感受到,姜硯池對于吳庸其實很信任、很看重。

  “……因為他是真的聰明!”

  姜硯池不會輕易相信某個人。

  可若是打交道,他還是更偏向于聰明人。

  “吳庸聰明,他就會知道,在如今的情況下,追随殿下才是最好的選擇!”

  沈婳雖然是個女子,但她是元安帝親自冊封的萬年公主。

  有高貴的血統,有尊貴的身份,站在名分大義;

  别說馮龜年等忠臣了,就是阿史那雄這樣的逆賊,見到沈婳,也不能公然動手。

  他還要跪地稱臣,用這種姿态,證明自己不是亂臣賊子。

  跟着這樣的主公,就算是占據一方,也不會被人當做叛賊。

  豎起萬年公主的大旗,就能招攬一定的人馬,勉強在這個亂世立足。

  除了萬年公主的尊貴身份,沈婳還能弄來充足的糧饷、藥材、軍械等。

  雖然包括姜硯池在内,所有人都不知道沈婳是怎麼做到的。

  但她就是可以。

  原因、過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

  結果就是,在亂世,有錢有糧有軍械就能招攬到人馬。

  有了人馬就能成為一方豪強。

  ……可以說,沈婳隻除了一個性别算是劣勢外,她充滿了吸引人才的優點。

  而性别什麼的,也好解決。

  将來謀得了江山,隻需在沈氏宗室裡過繼個“弟弟”或“侄子”,萬年公主就能當個權傾朝野的攝政公主。

  隻除了沒有皇帝頭銜,她就是大盛朝實際上的主宰者。

  或許似薛易這樣的耿直忠臣,還想不到這麼長遠。

  但,吳庸之流的善計謀者,估計已經在幻想他日萬年公主垂簾聽政的美好場景。

  萬年公主位高權重,她的追随者們(比如他吳庸),自然也能升官發财。

  在吳庸這樣的投機客眼中,沈婳這個萬年公主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投資對象。

  在沒有更好的選擇之前,聰明的吳庸知道該怎麼做!

  “有道理!”

  沈婳點點頭,不得不說,還是聰明人最了解聰明人。

  隻要自己始終都有足夠的實力,吳庸等就不會背叛。

  至于姜硯池——

  更加不會!

  沈婳看了眼姜硯池,眼底閃過一抹笃定。

  “不過,就算吳庸不會生出二心,我們也要盡快跟娘子兵彙合!”

  沈婳望着不遠處的山路,聲音雖輕,卻語氣堅定。

  “這是自然!”

  姜硯池點點頭,重新牽過馬來,扶着沈婳上馬。

  “謝謝!”

  沈婳還是習慣性地道謝。

  她對于姜硯池的尊敬,不是因為他曾經是威名赫赫的姜二十一郎。

  而是源自于她骨子裡的教養,以及那種深入靈魂的自由平等。

  姜硯池微微垂下眼睑,掩住了眼底的眸光流轉。

  ……

  沈婳和姜硯池雖然離開了倉州,卻并沒有不再關注。

  沈婳有影衛飛鴿傳書,而姜硯池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他們哪怕已經進了山,卻還是能夠源源不斷的得到消息。

  元安帝确實卒中,右半邊身子失去了知覺,生活不能自理。

  幾大世家帶着部曲圍攻“行宮”,卻沒有敢真的對元安帝做什麼。

  最後,經過高忠良的一番周旋,兵亂也就成了“誤會”。

  雙方都有意糊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但,元安帝身邊僅剩的幾百衛兵,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反水的反水。

  偌大的“行宮”裡,堂堂皇帝身邊,也就隻有不足四十人。

  其中還有太監、宮女以及嫔妃、公主若幹。

  能夠打仗的侍衛屈指可數。

  元安帝又氣又恨,偏偏他想動手發洩都做不到,隻能像個廢物般躺在床上。

  就在這個時候,也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突厥的三千鐵騎殺到。

  以崔、王等世家為首的權貴們,組織自家部曲、私兵,并聯合散關的駐軍,與突厥鐵騎發生激烈戰鬥。

  阿史那雄的殘部,也跟着湊熱鬧。

  小小的倉州,打成了一鍋粥,從白天到黑夜,厮殺聲連綿不絕。

  就在幾方勢力焦灼不下,元安帝驚怒交加,想逃又沒法逃的時候,馮龜年的大軍終于殺到。

  安西軍是邊軍,沒少跟突厥等外族打仗。

  且,他們足足有三萬人,對戰已經有了戰損的不足三千人的突厥軍團,簡直不要太容易。

  一戰定勝負。

  突厥鐵騎敗走,阿史那雄、阿史那旭父子也倉皇逃跑。

  元安帝靠着忠誠的馮龜年,又重新變回尊貴的——

  “上皇!”

  “哈哈,好個馮龜年,他在元安和沈繼之間,最終還是選擇了沈繼!”

  得到消息的沈婳,一個沒忍住,笑了起來。

  “馮龜年确實忠君,但他也是聰明人。”

  一個是年輕的、健康的、有傳位诏書的新君,另一個則是年邁的、偏袒的,“禅位”的上皇。

  不說聰明人了,就是個傻子,也知道該怎麼選。

  “說起來,馮龜年最終會下定決心,也是因為元安的‘卒中’。”

  而元安會中風,全是沈婳的功勞。

  至此,沈婳的複仇完成了最後的一環——元安帝生不如死,再也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