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一箭好幾雕!
“我不會仗着父親對鄭啟的知遇之恩就生出妄念,不過,有了父親與鄭啟的這段關系,還是讓我可以順理成章地跟鄭啟進行來往。”
姜硯池瘋的時候是真瘋,可若是清醒的時候,也是真的理智、通透。
他早就知道“恩情”不可靠,唯有利益,才是結盟的基礎。
“前幾天,我寫了封信,命人八百裡加急送去了散關。”
姜硯池沒有隐瞞沈婳的意思。
他坦然地說道,“在信中,我先問候了鄭家阿叔——”
嗯,這是提醒鄭啟,當年他可是一口一個“阿兄”地喊着姜源。
姜源雖然不在了,可他唯一的兒子還在。
感情牌不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卻也能當個敲門磚。
沈婳點點頭,認為姜硯池的操作,沒有問題。
“我還簡單地說了說我染病、‘假死’的故事,省得他已經成别人口中聽聞我的故事,繼而對我的真假産生質疑。”
姜硯池沒說的是,在信中,他含糊了許多細節。
比如元安帝的無情冷酷,姜家的涼薄自私。
他隻說自己得了疫病,所有人都以為他活不成。
不想他運氣好,遇到了神仙弟子萬年公主。
萬年公主乃先皇後所出的嫡女,身份貴重,受到上蒼垂青。
萬年公主用神仙手段救活了他,他便追随在公主左右。
另外,姜硯池還委婉的提醒鄭啟:“阿叔,我與公主之事,陛下、祖父等皆不知情。”
“侄兒懇請阿叔為侄兒保密!”
姜硯池這話,稍稍透着一絲暧昧。
不像是臣子追随主公,倒像是年少慕艾的小郎君在追求小女郎。
鄭啟作為長輩,雖然會覺得晚輩胡鬧、沒規矩,卻也會幫着他隐瞞。
人嘛,都有過這樣年少輕狂的時候,理解!理解!
再者,皇帝的義子跟皇帝的嫡長公主,絕配!
就算是皇帝和姜家知道了,應該也會支持。
鄭啟并沒有多想。
或者說,他應該不會多想——姜硯池如何想、如何做,終究是他自己的事兒。
鄭啟隻是一個便宜叔叔,沒有半點血緣,更談不上感情,自然不會橫加阻攔、壞人好事。
相較于這些小輩們的绯聞,鄭啟更關心姜硯池提到的另外一件事——
“在信中,我還告訴他,姜氏雖然成為了世家,卻屬于後起之秀,到底不如崔、王、楊等幾家底蘊深厚。”
“此次兵變,衆世家随陛下西巡蜀京,這一路上,家族之間的差距就愈發明顯。”
姜硯池先是賣慘、示弱,表明姜家底子差,自身實力不足。
這個階段,他還順口提了一句,“若阿父還在,或許還能助姜氏興盛。”
可惜,沒有如果。
姜源英年早逝,少了這麼一個優秀的嫡長子,姜氏想要超越其他家族,成為一等世家,就有些難度了。
而姜源,可曾經是鄭啟的恩人啊。
鄭啟還來不及報恩,姜源就不在了。
按照古代的規矩,如果不能報答恩人本人,就要惠及他的家族、子女。
姜硯池就算了,他是皇帝義子,在京城都能橫着走。
鄭啟的報恩,對于姜硯池來說,簡直就是笑話。
即便是現在,姜硯池離了京城,人家又有了萬年公主,也不需要鄭啟幫忙。
所以,鄭啟如果還是個懂得感恩的人,如果還想報當年的推薦之恩,就要幫襯一下姜家。
“鄭啟一共有六個兒子,嫡長子求娶了王家的庶女。”
“他還有兩個兒子未曾婚配,而姜家呢,正好有适齡的小女郎——”
姜硯池提到姜家小女郎時,表情還是那麼的冰冷、淡漠。
仿佛那些人并不是自己的姐妹。
聽到這裡,沈婳忍不住插了一句嘴,“你想讓鄭啟向姜家提親。”
在古代,想要幫扶一個家族,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聯姻。
隻要成了親家,也就能名正言順地給錢給人給助力。
“用那些殘破軍械作為籌碼?”
沈婳這麼說,就是不認為姜源對鄭啟的恩情能夠驅使他跟姜家聯姻。
雖然可能是事實,但說出來,還是有些傷人顔面。
不過,沈婳沒有把姜硯池當外人,也就不會虛假地客氣。
有話直說,不隐瞞、不虛僞,是她對姜硯池的态度。
關鍵是,用這些軍械給姜家換門強有力的姻親,似乎并不是報複啊。
姜家,不配!
姜硯池見沈婳沒有因為他“自作主張”而生氣,反而在唾棄姜家“不值得”,眼底閃過一抹笑意。
“軍械确實是籌碼,不過聯姻隻是順帶。”
“咱們也要出散關啊!”
姜硯池聲音都變得溫柔起來,“我的公主,難道您還想直接沖關?”
麾下雖然有了薛易、吳庸兩員大将,在戰場、以及在路上,一直都在收攬人馬。
截止今天,萬年公主的大旗下,已經聚集起了一千人馬。
人數不算多,可也不少了。
但,如果鄭啟不放手,想要通過強攻突破散關,還是非常困難的。
散關的駐軍,可是娘子兵第一軍團的三倍呢。
人家還是守城方,占據着各種天時地利人和。
強攻,根本就不可取。
還是智取為上。
“買路錢!”
沈婳明白了,合着那些軍械隻是為了換取一紙“通關文書”啊。
緊接着,沈婳又明白了姜硯池的陽謀——
他耗費數百套殘缺軍械跟鄭啟做交易,謀求自己出關的同時,還不忘為姜家求得一個聯姻鄭氏的機會。
鄭啟呢,得到了想要的軍械,至于姜硯池所求的兩件事:一,出關;二,聯姻,對他而言,都是随手就能解決的小事。
關鍵是還能讓他樹立一個“知恩圖報”的有情有義的形象。
鄭啟根本不會拒絕。
且,為了讓自己的“戲”演得更加真實,他去姜家提親的時候,會格外地真誠。
鄭家有兵,守着進關的大門,卻還能如此規矩、謙讓,姜家隻會欣然同意。
姜家聯姻鄭氏,王家便不再是鄭啟唯一的親家。
世家之間,就會有内鬥。
是世家們與鄭啟之間,不斷聯姻,也會讓元安帝心生不滿。
或許他不敢表露出來,但對鄭啟,應該會更加不信任。
世家之間,世家與鄭啟之間,鄭啟與皇帝之間,皇帝與世家之間……
對了,還有京城的阿史那氏。
種種關系、矛盾重重,全都被姜硯池暗中牽連。
姜硯池隻要稍一動手,虛假的平衡就會被打破,繼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