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451章 安華去探實底
接着玫瑰又拿出了一個存折,遞給姜绾說道:
“這些是我這些年來的積蓄,不多,也就是有個500來萬。
”
“應該也供你解了燃眉之急,你想做什麼盡管去做。
”
“如果實在不行,咱們就破财消災。
”
“我和朋友再借一借,還是能湊齊那個數字的。
”
姜绾被逗笑了。
她溫柔地說道:“我還不至于那麼蠢那麼笨,真的往坑裡跳。
”
“我之所以會答應,必然是有原因的。
”
“如果你想要幫我的忙,也很簡單。
你先幫我把劉倩這個服裝廠的事搞明白了。
”
“你是華僑,如果你出面,以要買服裝廠的名義和對方談,或許對方能夠給你露個實底。
”
玫瑰一拍巴掌:“對啊,這個主意妙,我馬上聯系安華,讓他和對方聯系。
”
第2天,安華便以玫瑰實業的名義找到了那個廠長說道:
“我們老闆想要開一個服裝廠,看你這服裝廠還挺不錯的。
”
“聽說你們這服裝廠要賣,多少錢?
我們老闆有意買下來。
”
對方聽了這話後一張臉表情賊古怪,就差沒哇一聲哭出來了。
随即便開了一個天文數字,88萬。
這就是随口一說的,沒想到安華很痛快地答應了。
“行,我們老闆是國外歸來的華僑,不差錢。
”
“你這個服裝廠倒也值這個價格,我會回去和老闆說。
”
“隻要她同意了,我們就可以簽訂合同,然後交易買賣。
”
廠長愣住了,他解釋道:“我提的可是88萬,你們就這麼答應了?
”
安華說道:“不瞞你說,我們老闆心底有個預期。
”
“按照她的說法,這個廠120萬之内都是可以的。
”
“你提88萬,老闆肯定會答應。
”
安華說完扭頭就走了。
廠長僵硬在原地,腦子裡劃過無數的念頭。
不一會沖過來攔住了安華。
他說道:“很抱歉,這場我已經有買主了。
不能賣給你們。
”
老闆說這話的時候都要哭了。
安華疑惑地問道:“88萬,你還嫌少嗎?
”
老闆搖了搖頭,看左右無人低聲說道:“實話不瞞您說,上面有人給了話,讓我把廠賣給指定的人。
”
“就算少點也沒關系,我賣她隻能是60萬。
”
“跟你這邊給88萬,我當然想賣給你,但是上面的人我得罪不起呀。
”
“要不然我這麼大一個廠,怎麼可能随随便便就賣了啊?
”
“當初這個廠是我辛辛苦苦建起來,然後又親力親為地将規模擴大,最後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
“我正準備大幹一場把錢賺回來呢,結果錢沒賺回來不算,還差點把我小舅子搭進去。
”
“我,我找誰說理去啊!
”
安華了然拍了拍他的胳膊說道:“兄弟,我同情你。
”
“既然這樣,那我就不逼迫你了。
咱們就好聚好散,以後有機會再合作。
”
廠長點了點頭哭唧唧地走了。
明天是喬亞的生日,說好了要到她們家去參加生日宴。
她的父親和兄長都會到。
喬連成提前便和姜绾說了這事兒。
姜绾開始犯愁參加宴會的時候穿什麼衣服。
她最近幾個月沒怎麼買衣服。
就算回到燕京,也是林輕柔給她定做的幾身,比較重視的場合就穿那些衣服。
之後便穿平常在家裡的衣服。
可明天是生日宴了,姜绾出席想要穿得寬松一些的。
林輕柔給她定制的衣服,都是掐着腰的,那樣束縛着,她會感覺不舒服。
盡管孩子還小,這會兒根本就沒有顯懷,但是她還是會覺得不舒服。
玫瑰便說道:“不如我帶你上百貨商店去買衣服,買得稍微寬松一些,看着還比較大氣的。
”
姜绾不想去。
玫瑰說:“你在家裡呆着也是無聊,免得又胡思亂想,弄個什麼産前抑郁症的。
”
“先去商店轉轉。
萬一有看上的呢。
”
“你要是累了,咱們就找地方休息。
”
“适當的運動也會有利于孩子的生長。
”
姜绾點了點頭,答應了。
兩人換了衣服後,便往百貨商場去。
剛要出門時,安華便來了。
安華說道:“我本來想給你們打電話,但又覺得這事兒還是當面說比較好,所以我就親自來了。
”
這下衣服也不用買了,幾人再次回到屋子裡。
玫瑰問道:“你可是查出了什麼?
”
安華點了點頭,便将自己和廠長聯系時廠長說的那些話如實說出。
他說完後兩個女人的臉色都很難看。
安華繼續說道:“我從他那離開之後,并沒有馬上來找你們。
”
“我私下裡查了一下,那家服裝廠原本的确是受到了村子裡村長的制約。
”
“他們村的村長是一個50多歲的老大爺。
”
“說來也是巧了,我去村子裡調查的時候,剛好趕上幾個大媽閑着沒事聚集在一邊唠嗑。
”
“聽到她們說,這裡面可是大有來頭。
”
他這麼一說幾人都來了精神頭齊齊看向他。
安華介紹說道:“根據那幾個老大媽說,他們村子的人都很窮。
”
“因為地處比較偏僻,來租房子的人很少,就算來租了也賣不上什麼價。
”
“那個服裝廠用的是村子裡居民的自留地,但蓋完了服裝廠後,村部那邊卻沒給村子裡的百姓分錢。
”
“按說他們占了自留地,廠房算是從他們村子裡租的地,應該每個月給分錢或者一次性給一筆錢,但是這筆錢卻沒有拿出來給百姓分。
”
“後來這些村民實在沒辦法,就去找村長鬧騰。
”
“村長也沒法應付了,就隻能去服裝廠那邊,管廠長要電費。
”
“這是他尋的一個名頭,其實就是想辦法要錢來了。
”
“要了錢後再給村子裡的百姓分。
”
“隻不過這村裡的人多,他要來的那些錢分了後也沒有多少,平分下來一家一戶也就是個七八十塊錢。
”
“村民不樂意,沒辦法,他隻能再一次找人去要這錢。
”
“但第2次的時候,廠長就很不樂意了,到第3次幹脆直接走人了。
”
“現在村子裡的那些百姓也沒辦法在那個廠上班了。
”
“要說另外找工作吧,又覺得這份工作就在家門口,給的錢還多,不願意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