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古裝言情 重生醫妃一睜眼,全京城排隊搶親

第一卷:默認 第363章 王府日常

  二人和玉竺縣主回了王府。

  因為下人都被蘇璃放回家與家人團聚了,府裡頓時冷清了不少。

  難得清閑,幾人坐在院子裡曬着暖陽。

  蘇璃随口問玉竺:“你偷跑出來,紹雯公主沒派人來找你嗎?

  玉竺縣主一愣,道:“沒有,可能有人去信告訴她我在你府上,所以她很放心吧。

  看着頭頂掠過一隻麻雀,玉竺縣主驚喜道:“我們來捕鳥吧!

  “捕鳥?

  “對,我以前見我府裡的小丫頭這樣玩過,用一個杆子系上淺色線,杆子支着一個簸箕,簸箕下撒上糧食,咱們靜靜的等着即可。

  蘇璃聽了覺得有趣,讓司琴去廚房大娘那裡問問有沒有簸箕,沒有的話,籮筐也可。

  很快‘陷阱’就搭好了。

  幾人坐在檐下,君陌為蘇璃剝着栗子殼,旁邊放着一個炭火盆,盆裡還烤着紅薯。

  如此童趣悠閑,讓人溫暖。

  幾個丫頭和玉竺縣主在旁邊好奇的看着。

  知書小聲道:“是不是谷子撒少了?
都沒有小鳥下來。

  “噓,别鬧,再等等。

  又等了快一刻鐘,終于有隻小鳥飛了下來,它小腦袋左右看了看,見周圍沒人,一蹦一蹦的朝美食走去。

  幾個丫頭心裡激動,玉竺縣主悄悄的看準地上的線。

  近了、更近了。

  “王爺。
”墨陽進來,驚得眼看就要入‘陷阱’的麻雀撲騰着翅膀飛走了。

  幾個姑娘怒視着他,連蘇璃都覺得有些可惜。

  墨陽頓住腳步,他是做錯什麼了嗎?
為何都這種眼神。

  君陌看向他,問道:“何事?

  “德、德妃娘娘送來了一株蘭花,要擺在何處?

  蘇璃才想起今日進宮說起辦賞花宴要借用母妃的蘭花,結果出宮時卻把這事忘了,母妃才派人給他們送來。

  “先擺在花房,讓花匠精心養護着。
”君陌說道。

  “是!

  當他要出去時,君陌又道:“不是很緊急的事就晚些時候說。

  “是。
”墨陽有些不明所以,王爺不是閑着嗎?
為何要晚些說。

  等墨陽出去,蘇璃看着氣鼓鼓的幾個丫頭道:“沒事,咱們再等下一隻笨鳥上鈎就是。

  等到小院沒了聲響,果然又有鳥兒飛了下來。

  它還呼朋引伴,很快一隻變成了一群。

  一群鳥叽叽喳喳吃得正歡,突覺黑雲罩頂。

  一些鳥反應快,從邊緣逃了。

  幾個丫頭覺得可惜,但簸箕下還罩了一隻。

  它‘啾啾’地叫着,似乎聽上去有些疑惑又有些惶恐。

  “哈,你個小貪吃鬼,被抓到了吧?
”玉竺縣主笑着把它抓出來。

  幾個丫頭好奇的圍着這隻小鳥,給它喂食。

  玉竺縣主道:“那時我身子不好,隻有這個遊戲我還能參與。
每每抓了這些自有的鳥,也會放了它們,久而久之,我院子裡的小鳥都知道就算被抓了也沒事,就越發大膽了,就算簸箕落下來,還能淡定的吃着糧食。

  她雖然是笑着講的,但蘇璃還是有些心疼。

  她都能想象出一個十來歲的小姑娘,每日就守在一方小院子裡,隻有一群鳥兒作伴。

  鳥兒吃飽喝足,啄了啄玉竺縣主的手心。

  玉竺縣主與它玩了一會兒,便放了它。

  幾人在院子裡說着話,最後玉竺縣主回了自己房間。

  君陌擁着懷中的人,聲音輕緩的為她讀着話本。

  司琴站在一邊不時為二人添着茶水,知書和墨畫等在炭火前烤着紅薯和闆栗。

  耳邊是君陌低沉溫和的聲音,暖陽罩在身上,讓人昏昏欲睡。

  君陌見她閉着眼,以為她睡着了,用自己披風裹着她。

  “别停啊,正精彩,我聽着呢。
”蘇璃不滿說道。

  君陌繼續為她讀着。

  一個故事讀完,蘇璃睜開眼意猶未盡。

  “半夏每次講的故事都很吸引人,她說是在話本上看到的,我怎麼就沒買到這般好看的話本?

  “我去幫你收集。
”君陌幫她将臉旁的一縷發别在耳後,溫柔道。

  “明日回尚書府别忘了提醒我給瑜哥兒打的長命鎖還有給爹的酒。

  “好。

  “初三的賞花宴,你幫我聽聽還有哪裡需要改進。
賓客到了,可以看雜耍、也可以賞花、猜燈謎,吃食不用擔心,都是醉仙居的大廚,有經驗。
用完膳,我還是請了戲班子,年紀大些的就喜歡聽戲消食,還請了說書先生,把半夏給我們講的故事默下來交給了他,到時候讓他将這個。
不喜歡聽戲和聽書的也可以去蘭苑賞花、賞畫。
我讓人把庫房的大師的大作都拿出來挂在蘭苑了......”

  蘇璃絮絮叨叨的說着,君陌認真的聽着,偶爾提出一些建議。

  司琴看着小姐與姑爺想,神仙眷侶也不過如此了吧?

  蘇璃的話題又轉到了幾個丫頭身上。

  “司琴初七出嫁,而墨畫是十八,都快了。
到時候她們是從尚書府出嫁,到時候我也要提前回去。

  “我跟你一起。
”君陌聽着她說着這些家長裡短,眉目含笑、耐心十足。

  “還有知書和墨陽......”

  可能中午在宮裡喝了點酒,蘇璃突然變成了話唠。

  君陌覺得,她心裡操心着身邊的每一個人,如此溫柔善良的姑娘,真是惹人疼啊。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